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部门资产二级管理职能,根据校国资[2011]56号文件精神,我处在全校开展了“2011年二级机构资产管理档案建设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为搞好本次“活动”,我处成立了两个“活动检查小组”,自10月17日至11月8日,先后对全校38个行政处室和教学院部的资产管理档案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就各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磋商解决方法。现将本次“活动”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准备工作
学校6月3日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二级资产档案检查活动的通知》(校国资[2011]56号),布置了活动时间、内容、日程安排、具体要求以及活动检查时间等。为推进“活动”的扎实开展,9月16日我处下发了《2011年资产管理档案建设活动工作安排》,并召开专管员会议,对如何完善资产档案、如何开展帐卡物核实、如何制作复核资产使用人公示表等工作做了专题辅导。10月9日我处又下发了《关于开展资产档案建设活动检查的通知》(国资发〔2011〕5号),再次重申了“活动”检查内容、方式以及要求。
10月17号我处召开检查工作专门会议进行分组、动员,根据通知精神确定预约各部门检查日期,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检查工作有序进行。
二、基本情况
1、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资产管理档案建设工作,并在有关会议上进行部署动员,分管领导亲自抓,各专管员按照活动要求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如认真进行账卡物核实;录入完善资产档案信息;确认、核实、更新使用人公示表等。检查结果表明,通过“活动” 二级机构资产管理档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资产管理程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资产专管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全员资产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提高认识 强化责任
各二级机构对资产管理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一致认为,二级机构资产管理档案的建立,不仅简化了资产变动程序,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强化资产使用人的管理意识,是资产管理的一种好举措,从源头上保证了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账物相符 家底清晰
大部分单位在档案建设过程中,既进行了资产档案数据的补充完善,又进行了账卡物的认真核实,对残缺卡片补缺补差,使卡片档案基本完整,并分门别类地保管,同时使用(保管)人本人签名,切实摸清了家底,做到资产数量、总值信息准确,账物相符。
4、全面实行资产公示制度
“资产公示”是学校在不断完善二级资产档案建设的基础上,自2010年开始,在各教学院部率先试行的一项资产管理制度,它具体体现了“谁使用谁负责”的资产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了资产使用(保管)人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责任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方式。试行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这项制度,在今年的档案建设活动中,作为活动的内容之一,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实施。
三、经验与典型
通过这次检查,不但提高了各单位对二级资产管理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推动了二级机构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各单位也都有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1、机关一总支、校产公司、宣传统战部、高教所、离退休工作处、总务处、科研实验中心等部门帐卡物核查认真细致,资产信息准确。二级资产档案完善,资产使用公示规范。
2、护理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自查工作认真,接到通知后,及时与我处取得沟通,做到早准备、早核查、早落实有条不紊,做到帐、卡、物相符,台件数与总金额与学校资产相符。
3、组织部、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部在资产档案检查后立即和我处核对台件数和总金额,找出差距,及时整改。
4、图书馆克服困难,完成了11位员工(退休、职务变动、调动等)的227件资产移交工作,解决了长期遗留的历史问题。
四、存在问题
1、少数部门还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帐现象,且没有主动加以解决。
2、个别部门没有完成人员变动后的资产移交工作,且这部分资产在资产公示表没有反映。
3、有些部门对资产的调剂和处置不及时。即对本单位已不使用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不及时提出调剂,对无维修价值、无使用价值的资产没有及时处置。
五、下一步工作
1、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工作者对建立二级档案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
2、对存在问题的部门,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3、督促部门,完成整改任务,确保工作不走过场。
4、确保整改后的各单位基本数据与学校资产数据相符。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